判断肾病重不重,看5个指标(附对照表)
肾脏疾病往往起病隐匿,早期症状不明显,等到身体发出明显“警报”时,肾功能可能已受损不轻。那么,作为普通人,或者已被诊断为慢性肾病的患者,如何判断肾脏的“工作状态”是好是坏,病情是轻是重呢?
单凭感觉可不行!
医生们主要依靠一系列客观的检查指标来评估。今天,我们就来重点解读5个至关重要的肾脏健康“晴雨表”。
尿蛋白
尿液是反映肾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。慢性肾病的最早期表现通常隐藏在尿液中。尿检化验单上的尿蛋白“+”号是最直观的警示信号。如果在多次检查中,尿蛋白持续出现多个“+”,就应高度警惕肾脏的“隐形损伤”。
24小时尿蛋白定量
评估肾脏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检测尿液中蛋白质总量的“金标准”,能准确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。
血肌酐
血清肌酐,也称为血肌酐,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。血肌酐水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。当肾脏功能受损时,肾小球滤过率降低,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。因此,通过检测血清肌酐水平,可以间接了解肾脏的滤过功能状态。
肾小球滤过率
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黄金指标,一旦下降,意味着肾脏排毒能力减弱,肾衰竭风险显著增加。
根据国际指南,按照肾小球滤过率,即eGFR,将肾功能分为5期。
内生肌酐清除率
内生肌酐清除率(Ccr)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小球功能检查,在肾实质性病变时,血肌酐和尿素氮都在正常范围,Ccr已低于正常值的80%,因而Ccr能较早地反映肾小球功能损害并估计损害的程度。
了解这5个关键指标的意义,就像掌握了读懂肾脏“健康报告”的密码(具体数值意义可参考对照表)。它们相互补充,共同为医生和患者描绘出肾脏功能的清晰图景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