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治肾,这些慢性病也得同时治
慢性病是并发症的温床,多病共存是慢病患者的现状。大约50%的慢性病患者在5年内至少出现一项并发症。
比如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、器官功能衰竭,并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、心肌梗塞、脑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及慢性肾病等风险,还会导致视网膜动脉硬化,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,从而引发视力下降等问题。
同样,慢性肾脏病的威胁不止会损失肾脏、影响肾功能,肾脏病引发的并发症又会加剧肾损伤,引发恶性循环。因此,重视并发症的管理也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核心之一。
1、高血压
高血压会通过肾小球高压和肾小动脉硬化双重途径损害肾功能,而肾脏病进展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。如果血压达到180/120mmHg以上,就属于高血压危象。高血压危险可能在数小时或1~3天就引发急性肾衰竭。所以,持续监测、控制血压达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头等大事。
肾功能不全患者:收缩压建议在120-130 mmHg之间,避免过低导致肾灌注不足。
合并糖尿病或蛋白尿患者:目标值需更低(如<130/80 mmHg),以减少肾小球高滤过压力。
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出1克,则血压需被严格控制在125/75mmHg以下;尿蛋白定量未达1克,血压则应被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
需要注意的是,高温天气,血管的热力学应答和汗液蒸发导致血容量减少,双重作用使血压自然下降10~15mmHg。但这只是环境对血管的暂时调控,并不代表真的好了。出伏之后这30天,暑气未尽,秋凉又起,忽冷忽热,忽燥忽雨,建议勤测血压、规律用药。
2、高钾血症
高钾血症是肾功能不全、肾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,慢性肾脏病3期发病率45%,随着肾功能的下降,发病率直线上升,到了尿毒症阶段发病率为80%-90%。钾元素是生物电荷,它会引发肌肉无力、麻痹或心律失常,甚至心脏骤停。与此同时,当血钾水平过高,一方面不得不中断中药治疗,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肌酐清除率下降。
虽然从概率上看,高钾血症在肾衰竭期的发生率(30%-50%)要远高于肾功能不全期(5%-10%),但前段时间有位患者,血肌酐(μmol/L)在200左右,但血钾非常高。经了解,患者在当地接受治疗时并未进行营养干预。病从口入,这是患者高钾的主要原因。
菠菜、土豆、红薯、南瓜、番茄、西兰花、香蕉、橙子、哈密瓜、猕猴桃都属于高钾食物。肾脏病患者,特别是血钾已经异常的患者,务必与主管医生加强沟通,学习了解高钾食物及如何避免的方法。
3、心力衰竭
肾功能下降会导致水钠潴留、毒素积累、电解质紊乱等问题,增加心脏负担,长期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。
中医讲心肾相交,心火下行温煦肾阳,肾水上升可以制约心火,两者联系紧密。因此在治疗肾脏的同时,也要高度重视心血管急性事件的预防。
早期的心力衰竭症状并不明显,因为在心功能受损初期,心脏的储备功能会弥补这些损伤,但随着病情加重症状会逐渐发生变化。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、不能平卧、大汗、面色苍白、口唇发绀、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,还可能出现血压一过性升高的情况。
4、心态差
心态对慢病的影响是深远的。积极心态带来的不仅是好心情,还有好睡眠和对医嘱的良好配合。大量研究表明,乐观、积极的心态能有效提升免疫、减轻炎症反应,促进身体恢复。慢性肾脏病需要综合性治疗,吃药只是一个方面,患者的积极配合也会直接影响疗效。

